南乌拉尔国立大学的科学家进行了一项研究,并开发出一种计算谷物中危险重金属生物富集系数的方法。
作为其科学研究的一部分,南乌拉尔国立大学自然和准确科学研究所的生态学家,包括塔蒂亚娜·克鲁普诺娃、奥尔加·拉科娃和玛丽娜·波普科娃,与南乌拉尔联邦矿物学和地球生态学研究中心的同事们在米亚斯和“车里雅宾斯基”化学和农业放射生态学中心进行了合作,探讨了小麦穗的哪些部位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可以富集危险物质的问题。
研究人员不仅研究了小麦的谷粒和秆,还研究了种植小麦的土壤。实验是在车里雅宾斯克州的农业地区进行的,种植的是冬小麦。
分析土壤样本时发现,重金属的含量最高的是铜,其次是锌,然后是铁和锰。研究植物本身时发现相似的结果。
对两个不同品种的冬小麦进行了比较研究,处于不同生长阶段: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后。
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根在抽穗期最强烈地富集铜,而芽在成熟期富集。至于锌,其浓度在从拔节到抽穗的过程中略有下降,但在下一个阶段又增加。
至于小麦谷物中的铁和锰,它们的水平保持较低。铁的生物富集系数在所有生长阶段都在减小,而锰首先在抽穗时减少,然后在成熟阶段像锌一样增加。
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评估谷物中污染物的方法,以确定生物富集系数,即重金属从土壤转移到植物器官的程度。
生态后工业集聚区生态问题实验室高级科学家塔蒂亚娜·克鲁普诺娃解释说,农田受金属污染并不总是导致谷物作物中危险物质含量的增加。
“在我们的情况下,谷粒中金属的生物富集系数很低,尽管土壤中存在的锌和铜的含量并未超过最大允许浓度。我们将继续我们的研究,以评估土壤污染的实际生态风险”,她说。